首页

国产黑丝夫妻在线观看

时间:2024-04-30 01:38:06 作者:人民领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浏览量:61382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看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居民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谆谆嘱托,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郑重宣示……不论何时,人民始终在总书记心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

  2022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重要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此次重庆之行,总书记强调:“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重点实事,抓一件成一件,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悠悠百姓事,枝叶总关情。

  2023年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时,特别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城市的归属感。

2023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了解城市一线工作者的生活状况。

  总书记说:“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

  他要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2023年10月,总书记来到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

  在村民们热烈的掌声中,总书记亲切地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他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到“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无不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题中之义。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近年来,我国始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

  2023年,我国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仅国家助学贷款提高标准、降低利息一项就惠及1100多万学生;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策,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11个部门联合提出18项措施要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2024年4月10日,浙江金华市区一家民众大药房柜台上放着医保“刷脸支付”设备,群众看病更加便利。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从顶层部署到基层调研,从全局性谋划到细微处落实,总书记想得细、谋得实。

  2023年3月,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在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持基层稳定、群众平安”等民生话题被频频提及。

  “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在地方考察调研,还是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大部署,总书记始终心系群众、为民造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映照的正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不变初心。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校 对丨李珊珊 孙洁 梁雅琴 闫田田 毛长志 宋春燕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三月三” 春天的青年社交盛会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在吉林,当地通过土地整治、智慧农业等工程,确保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辽宁今年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304万亩,在铁岭李千户镇,河道防洪工程加紧施工,工程覆盖1万多亩农田,建成后能保护耕地在汛期免受水毁。黑龙江的高标准农田和农田防护林等建设项目协同推进,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在黑河,水、田、路综合施策的同时,当地还对侵蚀沟进行削坡作业,减少土地冲刷,防止水土流失。

外国媒体人和新疆民众共舞同庆肉孜节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这座巨型烟囱之下耸立的首钢大跳台给全世界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而春节期间这里则成为了老百姓畅享冰雪运动的乐园。2008年,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先行军,首钢集团搬迁到了河北唐山曹妃甸区,而这座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园也重获新生,改造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创意产业园。这里不但有炼钢炉改造的科技游乐园,还有厂房改造的商场和餐馆;不但是300多家入驻企业的办公地,也是年接待访客超过1200万人次的网红打卡地。未来,首钢园还将开发更多的居住和商业配套,更好融入到北京的城市发展。

奥尼尔

活动现场,潘利兵宣布化州市化橘红现代农业产业园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和中国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授予牌匾;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秘书长杨勇宣读《关于授予化州市“长寿之乡”称号的决定》,这是化州市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殊荣。(完)

(第六届进博会)上海民盟盟员,用“星星之火”点亮进博会

从结构看,前2个月高技术产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65家,同比增长32.2%,实际使用外资714.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33.2%,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充分证明随着我国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外资在华投资不断转型升级。

中国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十年来,三地交通一体化从“蓝图”迈向“现实”。其中,“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加速形成。京津城际延长线、京雄城际、京唐(京滨)城际、津兴城际等一大批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建成,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624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城际开行重联列车、长编组列车,每日开行列车128对,最短发车间隔3分钟,为唱好京津“双城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